俗话说:“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”,对于临产妇女来说,分娩既是一种企盼,也是一种恐惧。她们必须面临着一种抉择,要么自己生产,要么剖腹产。那么究竟哪种分娩方式好?
一、胎儿方面:
自然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娩出的过程。它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。首先,临产时随着子宫有节律的收缩,胎儿的胸廓受到节律性的收缩,这种节律性的变化,使胎儿的肺迅速产生一种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,因此出生后的婴儿,其肺泡弹力足,容易扩张,很快建立自主呼吸。其次,在分娩时,胎儿由于受到阴道的挤压,呼吸道里的粘液和水分都被挤压出来,因此,出生后患有“新生儿吸入性肺炎”、“新生儿湿肺”的相对减少。另外随着分娩时胎头受压,血液运行速度变慢,相应出现的是血液充盈,兴奋呼吸中枢,建立正常的呼吸节律。据有关资料报道,通过阴道分娩的胎儿,由于大脑受到阴道挤压而对小儿今后的智力发育有好处。
剖腹产则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过程,它并非是胎儿最安全的分娩方式。首先,由于没有子宫节律性收缩的刺激,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相应要少且慢,出现有规律的自主呼吸相应减慢,而且新生儿易于并发肺部疾患。除此之外,剖腹产术中常可出现下面的损伤。
剖腹产因产道的改变,使孩子降临人世时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,正常产道生产过程带来的神经接触等感觉失去,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易得多动等神经精神疾病。另外,剖腹产新生儿的脐血中,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要低,能抗病的抗体含量更低。所以,剖腹产生的新生儿更易感染疾病。从婴儿角度看剖腹产并不如自然分娩。
1.骨折:
(1)锁骨骨折:见于小儿前肩娩出不充分时,即急于抬后肩,使前锁骨卡在子宫切口上缘,造成骨折。
(2)股骨或肱骨骨折:股骨骨折多见于臀位,是因为术者强行牵拉下肢所致。肱骨骨折则是术者强行牵引上臂所致。
(3)颅骨骨折:多见于小儿已进入骨盆入口较深的部位,或胎位异常,娩头时术者在胎头某一局部用力过猛。
2.软组织损伤:
在切开子宫时,由于宫壁过薄或术者用力过猛,致使器械划伤胎儿的先露部位。
二、母体方面:
由于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,其创伤小、较安全,而且产后能很快恢复健康,对产后的体型恢复有益。
相比之下,剖腹产手术,除了麻醉方面的风险外,还可能在术中或术后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,其中较严重的有下列几种。
1.膀胱损伤,多见于腹膜外剖腹产时,分离膀胱层次时有误,或剖腹产术后再孕时,子宫切口瘢痕与膀胱粘连造成的损伤。
2.肠管损伤:如患者曾有过开腹手术或炎症造成管粘连,剖腹产时,易将肠壁误认为腹膜,造成误伤。
3.子宫切口裂伤漏缝而致产后大出血:剖腹产手术中常会出现切口延裂,边缘不齐,缝合时止血不完全,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。这种手术无疑要影响孕妇的身体恢复,而且子宫将永远存留疤痕,因此剖腹产术后,应特别注意避孕问题,万一避孕失败而做人工流产术时,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危险性。若是继续妊娠,则无论在妊娠或分娩过程中,都存在子宫疤痕破裂的可能性。
目前,有许多孕妇及家属盲目要求以剖腹产结束妊娠,其理由不外乎是怕分娩时间过长,产妇遭罪,以及怕分娩方式造成孩子的损伤及智力障碍。不可否认,困难的产钳产、臀位产确有可能造成产伤,引起智力障碍。因而从母婴安全考虑,剖腹产的适应症已经有所扩大,但它毕竟是一种手术,并非是最完美的分娩方式,不能替代阴道分娩。
编辑本段剖腹产与触觉剖腹产,使胎儿失去了产程和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,从而产生触觉防御性反应过渡为主的诸多的行为问题。婴儿期表现情绪波动,脾气暴躁,哼哼叽叽,多动不安;睡眠不好,要么不睡,要么不醒;粘人与厌恶触摸并存;常常莫名其妙地哭闹,使家人惊恐不安,疑神疑鬼;注意力分散,往往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但对某些即使很小的声响也能产生过强反应,以致惊醒、哭叫;儿童期后,常表现多动,注意力涣散,情绪化,胆小退缩,缺乏自信等行为问题;触觉防御反应迟钝的小儿,则表现过分乖,渴求较少,睡多动少,对信息反应迟钝,幼儿期后,手足笨拙,动作协调性差,缺乏自我意识。以上行为问题将会影响小儿学业及人格的健康发展。